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2024年8月9日,深圳面向台商台胞举办城市推介大会,同日台企金融发展(深圳)研究院正式揭牌;2024年12月5日,深台融合发展中心揭牌……随着越来越多台商台胞来深寻找机遇、扎根成长,深圳也与广大台商台胞共享发展机遇,共扬合作优势,共建“幸福家园”进出口。
作为台商投资最早、最集中的地区,深台两地经贸往来走在全国前列进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深圳累计引进台资企业8992家,实际使用台资116.2亿美元,2024年1-11月,深圳对台湾进出口4417.37亿元人民币,占两岸进出口总额的1/5,同比增长30.95%。
共享发展机遇
“深圳是不二选择”
“纵观世界,大陆的投资创业环境是最好的,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是不二选择进出口。”2024年8月,深圳面向台商台胞举办城市推介大会,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沈庆芳向与会嘉宾吐露肺腑之言。
成立于1999年的鹏鼎控股在高阶电路板行业内极具影响力和知名度进出口。在鹏鼎扎根深圳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相关部门为优化改善工厂周边环境、提供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都被沈庆芳看在眼里,“假如没有好的服务跟效率的话,我想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在深圳的发展。”
1982年,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深圳,1990年深圳台商协会成立,成为大陆第一批成立的台商协会,目前已有9家深圳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进出口。深圳成为台商台胞投资创业的乐土。
这些年,一系列惠及台胞的政策措施在深圳落实落细,帮助台企扎根深圳发展进出口。2024年,深圳市升级优化登记注册智慧终端,港澳台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等证件实现自助领取营业执照。
深圳各区也发力推进深台两地交流合作进出口。福田区开展《台资台企融入福田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活动;罗湖区面对台企困境,邀请金融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帮助辖区两家台企解读台企政策,争取普惠信贷产品支持;龙岗区实施“龙岗区台资企业数字增能计划”,为台企提供个性化诊断服务……让台商台胞享受越来越多的实惠和便利。
加强产业合作
“台商在深圳发展越来越多样化、高阶化”
“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进出口。”艾美特史瑞斌如此说道。扎根深圳30多年,艾美特已经成为环境电器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2023年,艾美特与招商合作打造的海谷科技大厦正式建成,成为艾美特新的全球总部大楼。艾美特自用50%空间用于生产和研发,其余空间改造为创新基地向社会开放,目前春泥电子、廷玺科技、阳和通电子等一批实力企业已入驻,集聚了精密制造、新能源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产业群。
同年,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鹏鼎时代大厦正式启用,超20家PCB产业链公司入驻大厦,“这里不仅是鹏鼎总部,更是产业链兄弟们的‘家’进出口。”沈庆芳说。
作为全球工业、科技创新和外贸重镇,深圳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多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一大批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进出口。这成为许多台商台胞选择深圳的重要原因,推动两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优势互补。正如来深创业的台湾青年蒋宗翰所言,在深圳能很轻松地链接到各种产品的供应链,“在供应链体系下不论做贸易还是做任何产业都能有一个很强大的后盾”。
在深圳创新生态的涵养下,在深台企也持续转型升级进出口。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底,在深台资企业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党副连胜文在访深期间感慨,很多台商从早年做轻工业、加工产业,到现在做高科技、精密制造业等领域,“在深圳发展越来越多样化、高阶化”。
支持台青创业
“总是在讨论创新和机遇”
一个多月前,深台融合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举行,其中的台青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搭建“培训辅导+政策优惠+金融扶持+业务帮扶”服务体系,为台湾创业团队提供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进出口。
“这里环境很棒,硬件设施完善,交通也方便进出口。”入驻深台融合发展中心后,来自台湾台中的深圳及亦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邱柏仁说,选择来深圳发展不仅因为气候、饮食文化及城市氛围,还因为这里资源整合以及政策力度都很好。
目前,深圳拥有中芬设计园和赛格众创空间两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吸引397个团队或机构入驻,孵化包括台湾项目或团队累计44个,吸引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153人进出口。此外,还有前海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湾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福田区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深创业。海峡两岸青年创客论坛、海峡两岸创意集市、海峡两岸创新交流开放周等一系列交流活动的举办,也为台湾青年来深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作为“创客之都”,深圳是创业者圆梦的乐园,也成为许多台青“创业沃土”进出口。台青吴俊贤受公司委派来深圳工作两年后,就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先后尝试了电子消费品、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终于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发现深圳有一种很特殊的气息,仿佛身边的人总是在讨论着创新和新的机遇,在大湾区工作才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已经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